七十年代因为设备紧俏,确实流行建造这种无动力的驳船,然后一条动力船就能前后左右捆绑好几条驳船运输,有时候离谱的能带七八条船,简直就像小视频里非洲奥德赛运香蕉的自行车那么离谱。
但八十年代初期那两年,刚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火红了下,各地就大干快上的建了不少自带动力的货轮。
两三百吨的规模县里都能造,所以这两年银根紧缩,计划经济产能枯竭,也卡住了不少船运公司。
吴生云熟悉周边县市的优势就能理出来十几条大小尺寸的动力轮,单价都在十万到几十万。
没有当时十三条驳船那么大减价,但也基本都是二手船舶打了折扣急着出手。
恰恰自家从江州、商州到沪海都有自己的码头,这船队就能不声不响的完全藏在自身体系中。
平日里更是基本上都飘在万里长江上,很难让人注意到规模变化。
让卫东听在耳中不置可否。
他这六十多岁的心境,就没尤启立那种看到个生意立刻兴奋扑上去的拍脑袋:“我考虑观察下,我在商州码头也有帮人可以带动,你试试跟他们交流下。”
吴生云连声说是。
刘太元就带着人拍照,拍两岸还很清冷荒芜的江景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