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2年,华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“1+5“,中国的王元证明了“1+4“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,但是欧拉也给出了另一个等价版本,即任意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想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,有四个途径,分别是殆素数、例外集合、小变量的三素数定理以及几乎哥德巴赫问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这是对的,所以就写信请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帮忙,可是一直到欧拉去世之前,欧拉都没有证明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反过来思考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,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维诺格拉多夫的三素数定理发表于1937年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仅仅是哥德巴赫猜想,其他稍微有名,还未被破解证明的数学猜测,他都有看过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,把命题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的数之和’记作‘a+b’。又被称为“强哥德巴赫猜想”或“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”。

        1966年,陈景闰证明了“1+2”成立,即‘任意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,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’。

        1956年,华国的王元证明了“3+4“,稍后又证明了“3+3“和“2+3“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