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中心医院收容那位贫民区重症病人的第十天。
他还活着。所有的治疗费用,都由莫惟明医生承担。即使有教会资助,医院也不是纯粹的慈善机构。向为这样的病人提供医疗,是绝不可能的。那样一来整个贫民区的人都要搬家到中心医院才是。
对于承担这些费用,莫惟明本人没有提出异议。不如说,这正是他自己主动提出的。对于为什么一个医生,要对素昧平生的穷人提供经济援助,医院里也是众说纷纭。莫惟明的解释是:这是他在做义工时,帮助的一个孩子的亲生父亲。那孩子只有父亲一个亲人,他不愿让那孩子成为无根浮萍。
的确是冠冕堂皇的理由。伟大,崇高。但发生在莫惟明身上,只会让同事们不可思议。
倒也不是质疑他的人品……而是在会令人深思,这小子何时有这么高的道德觉悟?不知该说是单纯还是愚蠢。他的直属上级找到他谈话,说明了这件事的严肃性,并向他再三确认是否真的要为这素不相识之人买单——为他的生命负责。
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,主任也不想刁难他,只是拉他诚恳地谈话。
“这次,你自己承担后果。你这次见了一个,知道了一个,救了一个。下次呢?你还能见几个,又有能力救几个?病到这个份上自然是不乐观的,若没救回来,只有一个小孩,的确也不会为难你。倘若他记恨你,你还会觉得这一切值得吗?你甚至冒着被感染的风险。如果你倒下了,是医院的损失,是更多病人的损失。你分不清孰轻孰重吗?”
“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就可以了。我对此很在行,您一定是清楚的。另外,我不是为了实现什么自我价值,也不是为了得到家属或社会的感谢,才这么做。我这么做只是因为我想。我救他,是因为我知道了我所识之人的苦痛,便无法视而不见。如果我知道更多认识的人,我还会做一样的事,直到我不再有钱或精力支持我做下去。”
“到底还是年轻……你知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?那些记者很快就会嗅到风声。以后还有你不认识的、不愿帮的人,来找你麻烦。我们是关上门才说这些话的。”老人家语重心长,隔着桌子,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你还有很长的路。这世界不像童话那么单纯。难道你忘了,当年那个出车祸的孩子……你觉得时至今日,他的父母会感谢你吗?”
莫惟明依然坐着,一动不动。他的视线挪向窗口。他知道走廊上,忙里偷闲的同事们正密切关注办公室的情况。他的视线又挪到了主任的身后,那里挂了一副遒劲的毛笔字。
他张口复述起上面的文字来。
“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。见彼苦恼,若己有之,一心赴救,无做功夫形迹之心。”他伸手指向那副字,对主任说,“这便是我同那些人要说的话了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